为实施后勤系统的员工关爱与发展计划,7月9日,后勤保障部面向后勤员工子女开展的首届“交小苗”——“携爱交大行 童心筑未来”活动在成都两校区顺利举办。后勤保障部、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校工会、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为40余名后勤“交小苗”举办活动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由后勤保障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煜宏主持。他指出,本次后勤“交小苗”活动,旨在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具备科学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指示和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后勤保障部党委覃维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携爱交大行”,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付出,让爱在校园中流淌,让温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后勤的关爱和温暖,让他们在这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童心筑未来”,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期望,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我们期望孩子们能够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未来。同时,我们也深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校工会副主席高磊在致辞中指出,通过参观听讲、动手实践等活动,让我们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科学的乐趣,希望能进一步激发大家科学热情、弘扬科学精神、点亮同学们的科学梦想。希望我们的“交小苗”们能以这些参与大国重器建设的科学家们为榜样,传承交大人胸怀祖国、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立志成长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建设和学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营仪式结束后,在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胡海涛老师的带领下,“交小苗”们体验了动车司机的摇篮——和谐号模拟驾驶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于高速动车司机的培训,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为4000余名高速动车司机提供培训。在车窗前方,悬挂着一个大屏幕,屏幕上可以显示列车的运行环境:穿越隧道、狂风暴雨,以及各种恶劣环境模拟。
随后,全体“交小苗”参观磁悬浮工程实验线,体验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高温超导磁浮技术作为革命性的交通技术,首先诞生于西南交通大学,“高温”是相对低温超导体而言,其实际温度是处于液氮的工作温度——零下196摄氏度;“超导”则是指在液氮温度下,其电阻完全消失,称作超导现象。近年来,随着智能化铁路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高铁实现了从引进国外技术“跟跑”到关键领域自主再创新的“领跑”。
公寓管理与服务中心执行主任杨明星向孩子们讲解了后勤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感受父母的工作环境和辛勤付出。“交小苗”们感恩父母辛苦养育,体验父母辛勤工作的学校先进科技的力量。正是因为后勤系统同事们共同携手,极大提升后勤“交小苗”们的自豪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午,“交小苗”们来到创新创业学院,体验想象变成现实的桥梁—3D打印和激光加工。3D打印机代表了快速原型制造和数字化制造的先进技术,具有高精度、多材料支持和快速打印速度的特点,能够实现复杂结构和个性化设计的制作。激光内雕机和激光切割机等设备代表了高精度加工和刻印的先进技术。这些设备具有非接触式加工、高精度刻印和多材料适用性的特点,能够在各种材料上实现精细加工。在这里“交小苗” 们了解如何应用3D设计软件来表达头脑中的创意,并通过操作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最新的数字化制造设备把自己天马行空的创意变成千奇百态的物品。
活动最后,后勤保障部领导为“交小苗”们颁发了《科学探索营结营证书》,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以“携爱交大行,童心筑未来”为主题,与交通科技前沿同行,让后勤“交小苗”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前沿科技,感受浓厚的科学气氛和科学力量,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到更多青少年心中,引领他们踏上富有创造力和探求欲的旅程。
后勤保障部部长陈勇指出,开展后勤“交小苗”科学探索营活动,是后勤保障部关心关爱后勤员工的重要举措之一,要用心用情地办好,并且要长期举办下去。要通过活动的开展,给予广大后勤员工更多的关心与关爱,不断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广泛动员凝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把各项工作做好做优做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一流后勤保障服务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